俄乌战火未熄,美国的战略目光却悄然转向了东方。自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以来,这场持续三年的战事不仅未见终结,反而成为美国对中国实施多方施压的借口。从军事威慑到经济封锁,从媒体抹黑到外交围堵,美国正以所谓的“中国威胁”为名,实施对中国的遏制政策。
俄乌冲突成美国转向亚太的跳板
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,局势持续恶化。俄罗斯目前控制了乌克兰东部和南部约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,占乌克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,双方在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进入了长期的拉锯战。对于欧洲而言,战争导致了能源供给的大幅缩减。2022年,天然气价格曾一度暴涨4倍,能源进口成本上涨超过40%。德国、意大利等国的企业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,民众的取暖费用翻倍。而乌克兰作为全球重要的小麦和玉米供应国,其粮食出口受阻,导致全球粮食安全指数下降了近15%。
美国则借此机会加强了对欧洲的控制,大规模向乌克兰提供了超过50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(2022-2024年)。然而,2024年美国对乌援助额度骤减,金额从200亿减少到不足100亿,揭示了美国“利用乌克兰、服务自己战略”的本质。与此同时,美国的重点逐渐转向亚太地区,将中国定义为其最大的对手,进一步加大了对中国的战略压力。
美国全面渲染“中国威胁”,加强多维度施压
展开剩余69%美国高层频繁炒作“中国威胁论”,军事、经济和舆论方面的压力逐步升级。6月2日,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罗在人工智能博览会上声称,中国正在走上“危险的道路”,并特别挑起台湾问题,称中国大陆的军事演习“咄咄逼人”。他还呼吁美军加速转型,以应对中国在人工智能和高超音速武器等领域的技术进步。
美国防长赫格塞思在5月31日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,再次将焦点放在台湾问题和南海争端,试图联合盟国围堵中国。根据计划,美军将于2024年与日本、韩国、澳大利亚等国进行至少五场大规模联合军演,其中将包括超过50艘舰艇、数百架战机。此外,航母战斗群的部署在南海和东海的活动也显著增加,同时美国还推出了“印太海上合作框架”,名义上是“航行自由”,但实质上是针对中国在南海的正当权益。
经济领域,美国继续对中国实施高关税政策,涉及商品金额超过3000亿美元。同时,2023年美国将30多家中国科技公司列入“实体清单”,限制其获取美国技术,并联合荷兰和日本限制向中国出口先进的光刻机等高端技术设备。
中国的核力量与和平立场
面对美方的种种炒作,6月16日,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张晓刚明确回应,重申中国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,核力量将保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,不参与军备竞赛。中国始终坚持“任何时候、任何情况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”的政策,这是全球唯一的一国核政策。同时,中国承诺绝不对无核国家和无核区使用核武器。
目前,中国拥有约600枚核弹头,位居全球第三,但核弹头的增速(约每年增加100枚)远不如美方所宣称的那样夸张。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,中国军队的建设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,而非寻求争霸或扩张。
中国的反制:和平合作与对抗霸权
中国不畏美方的挑衅,采取了积极行动来驳斥“中国威胁”的论调。2023年,中国的“一带一路”倡议贸易总额已超过2万亿美元,其中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突破9000亿美元,展现出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。此外,像雅万高铁、蒙内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,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了经济建设水平,体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。
在军事上,2024年,中国海军加大了南海巡航的频次,东海海警在面对日本挑衅时更加硬气,坚定捍卫中国的海洋主权。在外交方面,中国坚决驳斥美国对中国的恶意指责,并强调,冲突和对抗对任何一方都没有好处,呼吁美方停止炒作“中国威胁”,并回到理性合作的轨道上来。
结语:美国的焦虑与中国的定力
美国借俄乌冲突转移焦点,渲染“中国威胁”,其背后反映的正是其全球霸权衰退的焦虑。然而,中国坚持和平发展、注重多边合作,并且坚守捍卫国家利益的立场,使得美国的遏制战略屡屡失效。无论美国如何挑衅,中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,继续为全球的和平与稳定贡献力量。
发布于:天津市金富宝配资-配资炒股行情-股票配资开户炒股-可以加杠杆的炒股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